位于湄南河西侧的通武里地区是曼谷真正的发源地。当宫殿移到河的东侧,最终形成拉塔纳科辛岛时,通武里地区的开发速度放缓了,如今通武里地区以慢节奏生活而闻名,这里保留了更多的老曼谷特色。其中的一些建筑可以追溯到大城府时期,包括1610年建立的Paknam Bhasicharoen寺。这座寺庙很古老,但也只是看上去很古老。寺庙最初的特征已经基本消失了,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而宏伟的建筑,令人敬畏。所有的这些发展都是由一位著名的住持促成的,他推动了冥想和佛教的广泛传播。
坎达萨罗于1916年被任命为Paknam Bhasicharoen寺的住持。当时人们都不重视这座寺庙,寺庙内只有13名僧侣。由于他领导有方、计划周密,寺庙的危险局面得到了扭转。他有许多丰功伟绩,包括将寺庙内的僧侣人数增加到了数百人,建立了一所佛学学校,创建了一所免费的小学,修建了一间提供慈善服务的厨房,接受了尼姑修佛等等。但持续时间最久的伟绩是他的教义Dhammakāya冥想。这是他的核心目标,他把寺庙发展成了一个冥想中心,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,包括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那些德高望重的僧侣们。他的影响力非常广泛、长久,在寺庙里修行的日本真道佛教徒至今仍在传承他的教义。
由于坎达萨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Paknam Bhasicharoen寺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寺庙,并得到了许多富裕的追随者和社区的支持。这座寺庙建了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和古代风格的大佛塔。这座五层的建筑内部有许多有趣的房间:一间冥想中心,一座收藏大量二手文物(包括老爷车)的博物馆,以及一间佛教文物室。而最出彩的房间是顶楼,里面有一座翡翠色的小佛塔雕塑,天花板上有精美的彩绘,整个空间都描绘了一幅佛教的宇宙图景。色彩的组合加上精美绝伦的图案,一定会吸引游客们坐下来享受这段美妙的视觉体验。